「無止學堂」第四課: 梅子林村鄉郊保育

大受好評的「無止學堂」來到第4課,今次搞搞新意思,由香港秘書處同事與兩名學生義工向全國高校的無止橋學生團隊介紹無止橋參與沙頭角梅子林村鄉郊復育工作。

#在梅子林看見自己的成長

不辭勞苦,多次參與梅子林保育工作的香港科技大學的馮萱同學覺得「梅子林這個地方很神奇,能夠讓你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讓自已沒有那麼怕生,也不再害怕站出來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事情。」 她一提起梅子林,又讓她回憶許多難忘片段:「在牛屋聽(曾玉安) 村長給我們講故事,客家人以前是怎樣生活的,這是很有意義的文化傳承過程。特別教我難忘的是有一個橋友,她高中時跟家人參加了無止橋在甘肅的項目,而她本人現正在美國讀書,放假回來參與梅子林的活動,由於她長年在外生活,故對香港文化很好奇,一直追問村長童年時候的事。」

與曾村長熟識了,馮萱越發佩服他,「村長很有環保意識,不會浪費一磚一瓦,因為那些都是村裡的記憶。他還很有遠見,老早就想好每一個建設廚房的步驟,投入了很多心血。」

#在梅子林看見自已的家鄉

成長於內地農村,攻讀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的Mason,他所分享的卻是另一面的故事。談到為何參加無止橋義工活動,他道:「當初覺得,這類項目 (鄉郊保育) 不多,不如就參加試一下,而且我想多了解香港,順便練習廣東話,以及認識一下不同背景的朋友。」

Mason是無止橋口述歷史學生團隊的一員,主要工作就是跟其他口述歷史團隊成員一起採訪梅子林村民,他還在這個項目負責翻譯工作,快將出版的項目成果小書就有他的功勞。

通過參與口述歷史,除了讓Mason 更深入認識梅子林村的文化和歷史,還讓他反思到自己的家鄉,正正就像梅子林村幾十年前所遭遇的一樣,為了生計,村民逐漸搬遷,Mason 的家鄉就只留下白髮斑斑的老人, 面對梅子林,「引發自己思考一下身份認同和內地農村現代化與文化承傳的關係。」

課堂就在一回回精彩紛呈的分享後結束,可以說,「無止學堂」不僅是中港兩地學生相互學習的好平台,也是促進彼此交流的好地方。緊貼我們的FB 和IG,一起期待第五堂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