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無止橋慈善基金乃於2007年在香港成立之註冊慈善團體(編號:91/8739),旨在鼓勵香港和內地年輕人共同運用可持續發展理念,親身義務參與鄉郊地區建設,藉以:

搭建兩地青年心橋
提供多元學習機會
提升鄉村生活質素
提倡永續發展理念

無止橋慈善基金的成立是有兩個夢想的:
第一個夢想就是希望我們的大學生和義工可以去到偏遠有需要的農村山區,幫村民起便橋,連接兩岸居民,改善村民的生活。
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希望可以透過建橋和改善民生項目這個機會去互相認識和溝通,搭建心橋。無止橋搭建實體便橋的同時,更重要是搭建彼此之間無形的心橋。

因應兩地發展新形勢,無止橋於2022年11月確立以「兩地鄉建,深耕永續,多元參與,廣搭心橋」為發展策略。透過香港及內地青年共同參與兩地鄉郊地區建設,示範策略性深耕項目,改善當地民生達至可持續發展,包括深度低碳轉型。同時,鼓勵來自更多元學科的香港和內地大專生義務參與,廣搭兩地青年心橋,培育傳承,並提供多元學習機會。

建立香港和內地年輕人彼此溝通和信任,共同在偏遠有需要的地區改善民生達至可持續發展。

無止橋項目

無止橋項目主要由社會專業人士的志願者和導師,
與由香港和內地兩地大學職員和大學生組成的工作隊伍共同完成。

在偏遠鄉村建設和修復村落設施時,
義工團隊盡可能就地取材,選取耐用的物料,
發掘和改良民間智慧,並利用低碳環保的建築概念。

過程中,義工團隊和當地村民緊密合作,
並傳授村民實用的建築技術和物料的知識,
讓他們日後能進行維修和保護的工作。

無止橋項目由多家大學共同參與,承載著愛、關懷與友誼,
共建心橋,不為歲月而消磨,卻歷久而彌堅。


無止橋北京代表處
為促進無止橋項目在內地的可持續發展,基金在2017年12月正式獲得《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登記證書》,並正式在北京成立無止橋慈善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目的為針對貧困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實際需要,積極凝聚並支持陸港以及海外相關志願團隊持續開展改善民生的公益性項目,促進香港、內地學生交流及心橋的建立。
里程碑
過去數年的主要往績:
在香港正式成立
無止橋慈善基金與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簽訂合作協議,在香港正式成立。
2007
四川馬鞍橋村
四川大地震後,無止橋在四川馬鞍橋村開展災後農村綜合示範項目。
2008
無止橋研究與發展中心成立
無止橋研究與發展中心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成立,受國家住建部的邀請在甘肅開展「現代夯土綠色民居建造研究示範項目」。
2011
無止行2011
首次團結全港11間大專院校,成功舉辦首屆跨校界大型慈善步行籌款活動「無止行2011」。
2011
WiseGiving
無止橋加入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旗下的惠施網 (WiseGiving),進一步提高問責性和透明度。
2011
甘肅馬岔村
糅合國際生土技術與傳統建築工藝,國內首座現代夯土綠色民居在甘肅馬岔村竣工。2013年,甘肅馬岔村現代夯土民居推廣戶示範建設順利完成,有關技術亦得以在河北、江西等地推廣示範。
2012
貴州岜扒村
無止橋在貴州岜扒村開展傳統農村的保護與發展示範項目。
2015
無止橋成立十周年
無止橋成立十周年,共完成超過60個項目。2017年12月獲得《境外非政府組織代表機構登記證書》,並正式在北京成立無止橋慈善基金(香港)北京代表處。
2017
無止橋夯土建築榮獲2019世界人居獎
“現代生土營建研究與推廣” 項目(Building with Earth),是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支持下,無止橋慈善基金的資助和統籌下,穆鈞教授率隊于2011年以甘肅會寧為基地,面向全國正式啟動的持續性研究與示範推廣項目,研發出一系列適合我國農村地區的現代生土房屋建造技術、設計方法及其相應的施工機具系統。
2019
《無止貝雷橋建造手冊》正式出版及榮獲專利
無止橋慈善基金和同濟大學聯合申請的《一種輕型裝配式人行貝雷橋》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同年,《無止貝雷橋建造手冊》正式出版。
2020
開始參與本港鄉郊保育
無止橋推動學生團隊於香港偏遠鄉郊(如沙頭角梅子林村、谷埔村等)參與鄉郊保育工作。
2021
十五周年紀念著作《看見世界的另一端》出版
為紀念無止橋慈善基金成立十五周年,出版由發起人及永遠榮譽會長紀文鳳女士主編的第四本著作《看見世界的另一端》,收錄了多個在內地偏遠山區進行鄉村振興的故事。其他三本著作分別為:五周年紀念著作《二十四橋明月夜》、八周年紀念著作《來自遠方的呼喚》,以及十周年紀念著作《人生有幾個十年》。
2022
無止橋跨學科團隊完成首本口述歷史小書
無止橋第一本口述歷史小書《尋我家:香港沙頭角梅子林口述歷史》面世,由學生團隊主導,記錄了梅子林村民的故事及客家文化。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