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止学堂」第四课: 梅子林村乡郊保育

大受好评的「无止学堂」来到第4课,这次搞搞新意思,由香港秘书处同事与两名学生志愿者向全国高校的无止桥学生团队介绍无止桥参与沙头角梅子林村乡郊复育工作。

#在梅子林看见自己的成长

不辞劳苦,多次参与梅子林保育工作的香港科技大学的冯萱同学觉得「梅子林这个地方很神奇,能够让你认识各种各样的人,让自己没有那么怕生,也不再害怕站出来跟大家分享自己的事情。」 她一提起梅子林,又让她回忆许多难忘片段:「在牛屋听(曾玉安) 村长给我们讲故事,客家人以前是怎样生活的,这是很有意义的文化传承过程。特别教我难忘的是有一个桥友,她高中时跟家人参加了无止桥在甘肃的项目,而她本人现正在美国读书,放假回来参与梅子林的活动,由于她长年在外生活,故对香港文化很好奇,一直追问村长童年时候的事。」

与曾村长熟识了,冯萱越发佩服他,「村长很有环保意识,不会浪费一砖一瓦,因为那些都是村里的记忆。他还很有远见,老早就想好每一个建设厨房的步骤,投入了很多心血。」

#在梅子林看见自已的家乡

成长于内地农村,攻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的Mason,他所分享的却是另一面的故事。谈到为何参加无止桥志愿活动,他道:「当初觉得,这类项目 (乡郊保育) 不多,不如就参加试一下,而且我想多了解香港,顺便练习广东话,以及认识一下不同背景的朋友。」

Mason是无止桥口述历史学生团队的一员,主要工作就是跟其他口述历史团队成员一起采访梅子林村民,他还在这个项目负责翻译工作,快将出版的项目成果小书就有他的功劳。

通过参与口述历史,除了让Mason 更深入认识梅子林村的文化和历史,还让他反思到自己的家乡,正正就像梅子林村几十年前所遭遇的一样,为了生计,村民逐渐搬迁,Mason 的家乡就只留下白发斑斑的老人, 面对梅子林,「引发自己思考一下身份认同和内地农村现代化与文化承传的关系。」

课堂就在一回回精彩纷呈的分享后结束,可以说,「无止学堂」不仅是中港两地学生相互学习的好平台,也是促进彼此交流的好地方。紧贴我们的FB 和IG,一起期待第五堂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