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思哲家族無止橋 2010

項目地點:雲南麗江市寧蒗縣跑馬坪鄉
受惠村民:1475名 (48名學童)
項目小組: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及重慶大學之師生隊伍
項目贊助:鄧思哲家族

無止感言
「這現代化,高科技的城市,對於我來說是給予還是剝削?活在這個環境中是否有另一種貧乏? -這趟旅程提醒了我去思考這個問題。......在未開發的農村裡,人要解決問題就只能靠與生俱來的生活智慧。是低技術高創意的生活。......如果說設計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時,那麼這些農村居民比我們這些所謂的設計學生更有創造力。然而令我最感動的,是他們面上那份最真摰的笑容。這讓我們知道,即使他們活在低科技的農村中,心靈卻遠比我們富足。 」
- 盧潤發同學 (香港專上學院)

「這次義工活動就如一支強心針,令我離開喧嘩的都市,呼吸大自然的空氣。香港的生活節奏實在是快得要命,每天充斥著繁瑣的事,不知不覺地,時間就會流走。在雲南建橋的程中,雖然每天都要進行建橋的工作,生活環境又差,但頭腦卻很清晰,環境清靜得可把時間捉住了,所以我覺得我過了漫長的九天。 」
- 莫遜聰同學 (香港專上學院)

「這次建橋活動除了是為體驗、磨練自己意志外,更重要的是這道橋表達了我們的關愛。雖然,當地村民並非如我們想像中的熱情奔放、好客款待,但經過連日來與他們的相處,我們與當地小孩遊山玩水、拍照唱歌。慢慢地,他們亦流露出真摯的一面,為我們送上雞、羊,與我們分享生活之點滴。何生跟我們說:「體力不能留,時間不能留,留下的只有我們的回憶。」可見,我們為當地村民建造了屬於他們的一道橋,更重要是與他們建立了一份情,留下一段珍貴的回憶,讓他們知道,原來在遠方無論是中、港、台,甚至是美國,都有關心他們的人。 希望他們能夠為我們守護著無止橋,讓他們追尋自己的未來。 」
- 陳俊賢同學 (香港專上學院)

「雖然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不用來比較,但是,面對這些孩子,卻令我深深觸動。身在香港的我,幸福嗎?想起他們燦爛的笑臉,我知道,我擁有的東西或者他們沒有,但對於他們擁有的,他們懂得珍惜,幸福 — 其實也不過這二字。其中帶給我感受最多的是探訪一戶老人家,甫入門內,便看見幾塊木板歪歪斜斜地堆砌在一起,如此殘舊又簡陋的屋子,無論是人或屋,都好像隨時會被風吹走一樣。人們就是在這樣生活的。屋主是個老婆婆,七十多歲,患有心臟病,她說「有錢的時候便買些藥吃,沒錢就算了吧。」 聽了這番話,心頭不禁酸了起來 — 貧窮,如此真實又鮮明呈現在我眼前。我在心底無聲嘆息,人老了,是不是就看化了?我們又可以做些什麼呢? 來到這裡,在這個地方起橋,我們帶來的,我知道不只是單單的一條橋,而是一點點的改變,還有一種希望,給這裡的人,也給自己。」
- 陳巧真同學 (香港專上學院)

「在起橋的過程裡,縱使施工環境日曬雨淋,盡是勞力和汗水,但教人明白每座建築物背後的辛勞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村民樸實的生活,如放牧、耕田、玩樂,那種做每一樣事都貼近生活的本質,沒有額外的虛華浮實,格外迷人。」
- 鍾詠思同學 (香港專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