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讀香港理工大學過渡環境設計碩士的李韻佳(Gala),曾經是四川大學無止橋學生團隊成員,今年成為了無止橋香港秘書處的暑期實習生。作為第一位既參與過無止橋團隊,又做過無止橋實習生的「橋友」,Gala特意寫下她與無止橋的緣份和故事,以及對這次實習的感想與反思,希望大家可以花上幾分鐘閱讀:
8月29日是我在無止橋實習的最後一天,三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自2020年首次參與無止橋的活動,四年間我與無止橋的緣分一步步深化。從活動的參與者到加入無止橋團隊成為實習生,我開啓了一段又一段在內地和香港的鄉村探索和實踐的旅程。雖然時間在變,地點在變,我對於鄉村的熱情依舊在無止延續。
故事的延續 從成都到香港
故事始於我本科大二時加入四川大學的無止橋團隊,那時我首次有機會同無止橋一起深入鄉村,參與調研和孵化項目。後來我帶著這份對鄉村規劃和未來發展研究的熱情來到香港,深入學習鄉村環境設計。我參與了無止橋組織的在香港本土鄉村荔枝窩、梅子林等地的活動,深入體驗和學習香港的鄉村生活,繼續著我與無止橋的緣分。
荔枝窩村的文化生態體驗日活動是我在無止橋實習期間第一次參與組織開展的活動,我將本科和碩士期間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與無止橋的宗旨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相結合,將獨特的客家文化和傳統農業生產中的堆肥工藝相融合,向公眾推廣並放大荔枝窩這篇土地上孕育的獨特文化魅力和生態魅力。
同時,參加韶關鄉村振興工作團也再一次讓我回到內地的鄉村,這次從兒童的視角出發,為他們設計一個充滿樂趣的遊玩場所。從零開始學習砌磚的知識並實際動手操作,與太陽捉迷藏,每一天忙碌著、努力著,用一塊塊磚為兒童們壘起一個玩耍空間,見證了一個公園的誕生。
鄉村的魅力 村裡的人和事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選擇鄉村,費孝通在《鄉土中國》里所寫:「陌生人所組成的現代社會是無法用鄉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這種包容感、親密感和善意是吸引我一次又一次走向鄉村的原因。在村裡,我可以暫時放下手機和稍顯浮躁的社交媒體,與村民們交流,聆聽他們分享的故事和生活的點滴。
在荔枝窩村,我有幸認識了熱情好客的群英村長,她不僅與我們分享了自己製作的美味客家菜,還滔滔不絕地講述了她的生活經歷和趣事。群英村長從小離開這裡,多年後帶著更深的眷戀回到了荔枝窩村,她的話語中流露出對這個曾經熟悉的村莊漸漸變化的感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走進鄉村,用耳朵去聆聽村裡的故事,用心去感受這片凝結了一代代人的記憶和感情的土地。
在韶關完工的那一天,看著村裡的孩子們在公園的沙池中蹦蹦跳跳,歡笑玩耍,感覺好像回到了自己小時候,他們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笑容和話語真的可以治癒一切。
反思與總結
通過這三個月的實習,我學習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又一次加深了我對於鄉村的熱愛。我看到了在香港及內地的多個鄉村在文化差異、地理環境差異下不同的鄉村發展現狀以及鄉村振興的多種方式。鄉村振興不僅僅局限於提升基礎設施和經濟條件,更可以擴展到關於文化保護和社會特徵的延續的可能。
未來,我期待能繼續與無止橋一起,與更多人一起走進鄉村,去感受這一份獨特鄉土氣息。
近年,無止橋旨在通過兩地實習、服務研習、能力提升和領袖貢獻等途徑,鼓勵兩地青年身體力行為兩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作出貢獻,提升鄉村生活素質,搭建兩地青年心橋。
在荔枝窩村品嚐當地村民製作的花花雪條
荔枝窩村生態文化體驗日活動大合照
在廣東韶關石塘村,利用水平儀找平場地
用一塊塊磚親手砌起一座小橋供兒童玩耍
石塘村的兒童們迫不及待地去小橋上玩耍
同小朋友一起在小橋上留下自己名字
砌磚組完工後大合影
韶關石塘村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