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四年級生曾敬軒(Isaac)是今年無止橋香港秘書處的暑期實習生。隨著暑假來到尾聲,Isaac的實習期亦已順利完成,他特意寫下感想與反思,希望大家可以花上幾分鐘閱讀:
2024年已經過去了一半。回想上半年,本人與無止橋的「心橋」其實早在年初建成。當時我仍是嶺南大學服務研習處的一名服務研習專案助理(Service-Learning Project Assistant)。其中一個負責的大學課程是和無止橋合作,關於嶺大學生透過攝影展覽推廣沙頭角鄉村保育的工作。今年的正月十五,我和嶺大同學、服務研習處和無止橋的同事,共同前往沙頭角區的谷埔和榕樹凹進行實地考察。雖然沙頭角的鄉郊保育工作開展只有短短幾年,但是無止橋已經積極聯絡早已移居海外多年的村民和與其共同合作,關係融洽。這點便令我十分欣賞無止橋深耕細作的努力和「共建心橋」的理念。於是我便報名參加今年的暑期實習,加入了無止橋的大家庭。
成長與共建
無止橋的實習有別於其他的非政府組織(NGO),只是在社區中心為長者和小朋友舉辦活動。而是涉及內地香港兩地的交流活動、鄉郊保育、青年發展等範疇,因此所涉及的參加人數規模、操作層面等範疇,相對我過去在其他NGO實習時較為複雜。起初,我的確在構思活動和其執行細節時感到吃力。幸好得到同事們的悉心提點和幫助,讓我逐漸適應了實習工作。
無止橋為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台,讓每一位實習生利用利希慎基金的資助,各自策劃和舉辦青年綠色技能培訓工作坊。這是我第一次利用機構資金,自主構思和舉辦活動。於我而言,這種工作體驗是一種新嘗試,讓我明白到一個活動的過程由構思、執行、活動後的意見反饋等一連串環節都是需要不斷累積和吸收經驗。這是為成長!
除此之外,我亦參與沙頭角梅子林鄉郊保育活動,更和義工動手一起疏通因為暴雨導致淤塞的水塘,令梅子林恢復供水。即使當日天氣酷熱,亦有蚊蟲叮咬,但完全無阻大家一起合心合力疏通水塘。義工們一顆顆熾熱的心和團隊凝聚力感染了我,令我更加積極參與復修工作,加深大眾認識和了解香港的鄉郊保育工作。這是為共建!
青年與兒童
在這個暑假,我們一群香港大專青年踏上了前往廣東韶關的旅程,目的是參與鄉村振興工作,為當地的兒童建設一個遊樂場。這次活動不僅是我們服務社會的機會,更是一次深入了解鄉村生活和與韶關兒童交流的寶貴經歷。
我們在韶關的石塘村中,首先與當地的村民和兒童進行了調研和交流,了解他們對遊樂場的期望和需求。他們希望能有一個安全、快樂的地方來玩耍,結交朋友。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我們與當地的志願者共同努力,開始了遊樂場的建設工作。從設計到搭建,每個人都積極參與,無論是挖土、搬運材料,還是安裝遊樂設施。我們一起揮汗如雨,體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學到了許多實用的技能,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當我們的遊樂場終於完工,看到孩子們在遊樂場中嬉戲的樣子,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成就感與喜悅。每個笑聲,每個眼神交流,都讓我們感受到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連結。
這不僅僅是為韶關的兒童建設了一個遊樂場,更是粵港兩地青幼之間的情感交流與共同成長的旅程。我們相信,這樣的經歷將會在彼此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激勵每一位繼續關心社會、投身公益。這次的鄉村復興工作,讓我們明白了青年人的力量,也讓我們看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希望和未來。
反思與收穫
「成長與共建」描述在無止橋實習的我,屬於個人層面。
「青年與兒童」描述我與香港青年和韶關兒童在這個暑假所分享的共同回憶,屬於共同層面。
令我最為深刻的一幕是在完工的那一天,我們舉辦了一個小型分享會。當地的孩子們帶著自製的卡片,逐一感謝我們的到來,並表達他們對遊樂場的期待。一位小男孩的發言讓我印象深刻,他說:「謝謝你們讓我們有地方玩,讓我們的笑聲可以在村莊裡響起。」那一刻,我們都感受到了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這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認可,更是對我們與他們之間情感的真摯表達。
這些感人的故事讓我們在建設過程中,感受到的不僅是工作的艱辛,更是心與心之間的連結的「心橋」。每一個孩子的笑容和真誠的感謝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讓我更加堅信,這次的鄉村振興工作不僅改變了遊樂場的面貌,也在彼此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近年,無止橋旨在通過兩地實習、服務研習、能力提升和領袖貢獻等途徑,鼓勵兩地青年身體力行為兩地綠色低碳鄉村振興作出貢獻,提升鄉村生活素質,搭建兩地青年心橋。
Isaac(左二)和幾位無止橋同事在沙頭角的日月亭自拍合照
風和日麗的沙頭角
安裝梅子林社區廚房拉閘
韶關兒童的純真笑容是推動內地鄉村振興工作的最大原動力
粵港兩地青年兒童的努力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