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Be part of the Plan)。上周六(5月18日),「無止橋村永續領袖班(深造班)」第十課,亦是第一次本地戶外考察,就在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經理溫翰芝博士(Judy)及團隊的安排及帶領下,前往元朗下白泥認識有「海洋活化石」之稱 — 馬蹄蟹的研究及保育。
海洋活化石
馬蹄蟹的學名為「鱟」(粵音「后」),已在地球存活超過4億年,比恐龍更古老,因此被稱為「活化石」。馬蹄蟹曾經遍佈香港沿岸,但自1980年代於多區消失,現時幼年馬蹄蟹只在元朗后海灣及大嶼山水口一帶的泥灘出沒。考察當日,一行人抵達下白泥後,馬蹄蟹專家Mr. Kevin Laurie先向學員介紹泥灘背景、馬蹄蟹的圖片及標本,以及進入泥灘的注意事項,而Judy及同事亦講解了馬蹄蟹普查方法及工具。
海洋保育
之後,大家便正式進入泥灘,分成兩組進行考察。馬蹄蟹普查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隨機樣方調查」(Random quadrat sampling)和「樣線調查」(Walk-through search)。保育基金的同事在泥灘上拉起樣線,帶領學員在樣線上一邊行一邊觀察。雖然當日未見馬蹄蟹的蹤影,但也發現了寄居蟹等海洋生物,學員們都十分感興趣。最後,保育基金的合作伙伴亦示範了無人機系統和人工智能技術如何協助進行馬蹄蟹保育研究。
我們希望透過是次考察,讓學員了解到香港所擁有的珍貴海洋生態及物種,以及保育海洋及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共同助力大自然生生不息,綠綠無止。
深造班課程已進入尾聲,本周將會進行最後一次理論課及本地戶外考察。各位學員,我們今晚(5月22日)第十一課見!
知多點「國際生物多樣性日」:https://www.un.org/zh/observances/biological-diversity-day
「無止橋村永續領袖班(深造班)」第十課 — 下白泥考察
感謝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社區教育經理溫翰芝博士的安排和介紹
馬蹄蟹專家Mr. Kevin Laurie向學員介紹馬蹄蟹的圖片及標本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同事介紹馬蹄蟹普查方法及工具
帶領學員在泥灘上嘗試進行馬蹄蟹普查
尋找「活化石」馬蹄蟹蹤影
觀察海洋生物
觀察海洋生物
觀察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