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十六歲的無止橋】發起人及永遠榮譽會長紀文鳳女士

毋忘初心,2007年「無止橋慈善基金」的成立就是要建立連繫內地和香港兩地年青人的「心橋」,以人為本,縮窄彼此距離,包容大家的文化差異,增進兩地了解和認識,這是我16年前成立「無止橋慈善基金」的初衷和使命,至今不應改變!

網箱橋、貝雷橋、夯土社區中心、民房復修、太陽能燈、焚化爐、環保廁所、低碳工程等,都是我們建立「心橋」的工具!為人與人、點對點,隨着時代變遷、應因社會需要和氣候變化而設立!

「無止橋慈善基金」經歴了16年風風雨雨,箇中滋味,酸甜苦辣都有,一路走來,好不容易,就如我們四月初大隊去大西北回訪、考察和築橋,八天內體驗春、夏、秋、冬四季,還有崎嶇山路,破橋流水,冰天雪地,大家不辭勞苦,(其實是好辛苦!)但村民回報我們親切的笑容和由衷的感謝,和內地官員們給我們充份的肯定和難得的支持,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16年來感恩有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博士的支持,和對我的信任,沒有他破格的幫忙,一直守護著我們,還派了趙暉博士一路為我們護航,「無止橋慈善基金」就沒法在內地發展得如此成功!

內地的建設和發展,除了何先生領導Matthew、Max,李先生、葉先生等志願者,在吳恩融教授首創的網箱橋以外,更聯袂上海同濟大學同學們引進小型貝雷橋,代表我們團隊不斷在優化創新!

另一位大功臣是李德偉Stephen,他來自香港,加入無止橋13年,憑着大愛在汶川大地震之後,隻身跑到四川綿陽和德陽,參與當地援建社區及青少年素質訓練計劃兩年。他是無止橋的凝聚力,百般武藝,既可參與工程項目,也可透過個人拓展軟技術例如繩藝、挑戰網陣、急救培訓等執行體驗式輔導和品格教育,深受歷屆橋友和年青委員愛戴。

穆鈞教授也功不可沒,將夯土建築發揚光大,創新環保建築,造福村民!也感恩常老師和錄老師堅守馬岔及保護傳統文化。

潘曦老師的參與,至為令人感動,由學生團隊領袖,對「無止橋慈善基金」不離不棄,還帶領新一代學生團隊加入小窩鋪項目!引證和啟動兩代人的參與,意義非凡!

懷念Sir David之時,更懷念陳孔明先生的夫人,她的離去十分令人傷感,陳先生為了紀念他夫人,慷慨支持無止橋的項目。

在無止橋馬岔村民活動中心,在廣場內我們為陳夫人種了一棵杏樹,從幼苗已長成大樹,並且碩果纍纍!令人聯想到「杏樹成林,福澤後代」!感恩陳先生「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善舉!

感恩有Ken及年青管理團隊熱誠的投入和提速的工作效率,在短短時間內,重新為「無止橋慈善基金」注入生命力!

此次內地考察我們有四位青年委員加入,既有承諾、有堅持,也有會長,以後傳承靠你們啦!

最大的感恩,是我們有黃錦星局長出任我們「無止橋慈善基金」的主席,帶領充滿魄力的兩位副主席和董事局成員,大家無私奉獻!

這次八天旅程最大的得着是:黃主席破天荒組織了董事局成員、管理層同事和四位青年委員,沿途有分享,有反思,有討論、有建議!注入滿滿的正能量、信心和希望!

16年對一個慈善機構而言,能夠走到今天,絕對不容易,我們要與時並進,又不忘初心,團結就是力量,黃主席任重道遠,靠你啦!

寫在「無止橋慈善基金」16歲生辰!

紀文鳳
無止橋慈善基金
發起人及永遠榮譽會長

 

八天考察之旅體驗了春、夏、秋、冬四季。

 

走過崎嶇山路,破橋流水。

 

村民親切的笑容和由衷的感謝讓我們感到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與仇保興博士(左二)及夫人(右二)共晉晚宴。

 

感謝何先生(左)十多年義務參與和帶領志願者建橋。

 

在東川村為何先生(左一)、Matthew(左二)、Max(右三)等建橋志願者打打氣。

 

甘肅馬岔村的創新環保建築,造福村民。

 

感謝穆鈞教授(右)對無止橋多年來的貢獻。

 

與常老師(左五)和錄老師(右四)在東川村相遇。

 

李德偉先生(左)是無止橋北京代表處代表。潘曦老師(右)由無止橋學生團隊領袖,現已成為指導老師。

 

與潘曦老師(右二)一起考察河北小窩鋪村項目。

 

在馬岔村民活動中心栽種了一棵大杏樹,以答謝陳孔明先生對無止橋的慷慨支持。

 

四位年輕有為的無止橋青年委員。

 

感謝黃錦星主席(右)帶領無止橋。

 

旅程最後一個晚上,大家圍在一起分享各自的感受和反思。

 

八天旅程,為無止橋未來發展注入滿滿的正能量、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