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10月12日)近70位来自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历史及香港研究课程的同学走进沙头角的荔枝窝村及梅子林村,感受客家乡村历史气息和认识复育进程。
客家文化
当天学生们走访荔枝窝村及梅子林村,以自身学科的视角去探讨客家文化及客家社区的生活形态。在荔枝窝村,同学们从村内的风水格局和农地复耕,认识到客家村落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联。在梅子林村,透过观赏以夯土技术建成的房屋,学习到生活中的民间智慧。
乡郊保育
乡郊保育有着多元的方式,梅子林曾玉安村长向同学们讲述了梅子林村的历史背景,并多年来村子如何成为一个平台,结集不同持份者来参与复育 。通过建筑修复、壁画创作、音乐演出等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客家乡村历史文化,同时也让不同人士发挥所长,互助互成长 。
脑力献桥
了解到客家文化和乡郊保育进展和内容后,近70位同学们协助荔枝窝在地组织「暖窝」完成有关提升村落形象复修荔枝窝牌楼及拓展周边公共空间的问卷。同学们齐齐为活化荔枝窝献上「好桥」。
山旮旯青年领袖
「无止桥村永续领袖班」(青年组)培育了多位青年参与乡郊永续发展工作,当天其中一位青年领袖陈俊宇亦抽空出席成为导赏员,带领众多学生认识沙头角梅子林村的复育进程、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人文地理等,发挥领袖班上所学习的导赏技巧。
无止桥与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在沙头角荔枝窝村及梅子林村举行服务研习日,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历史及香港研究课程的甘颖轩博士(左一)为是日其中一位带队老师
齐齐专心听荔枝窝村的历史和文化简介
荔枝窝导赏员Fion(左一)正介绍「空心树」为何空心
荔枝窝导赏员Carol(左一)讲解客家传统屋顶砌瓦技艺
茘枝窝导赏员Carol(左一)介绍荔枝窝中的农地复耕
众人在梅子林村牛屋前打卡留念,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历史及香港研究学系的何小冰博士(左一)亦投入当中
众人在梅子林村牛屋前打卡留念,香港浸会大学国际学院历史及香港研究学系的何小冰博士(左一)亦投入当中
最后不忘与梅子林曾玉安村长(首排左二)合照
无止桥青年领袖陈俊宇(右一)正介绍梅子林老屋的历史和复修进程
無止橋青年領袖陳俊宇(右三)在梅子林村向學生介紹嘉道理農業輔助會於1954年捐贈興建的水井